黃梅戲嚴鳳英 黃梅戲一代宗師——嚴鳳英
安慶微城市2018.04.19 17:05
關注
確定不再關注此人嗎
由安慶市黃梅戲劇院編,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嚴鳳英的藝術人生》藝術近日已出版黃梅戲嚴鳳英黃梅戲嚴鳳英,小伙伴,關于嚴鳳英你了解多少呢。
生平經歷
嚴鳳英黃梅戲嚴鳳英,乳名鴻六兒,曾用名黛峰,安徽桐城羅家嶺人。十歲開始學唱黃梅調,后隨嚴云高學戲,取藝名嚴鳳英。
1947年學唱京劇,后來又拜白云生為師學唱昆曲。1949年,安徽省為了發展黃梅戲邀請嚴鳳英回到安慶。
在1952年上海舉行的第一次華東戲曲會演,嚴鳳英以黃梅戲傳統小戲《打豬草》和折子戲《路遇》(《天仙配》)聞名滬上,獲得廣泛贊譽,時年22歲。
嚴鳳英歷任安徽安慶市黃梅戲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文聯第三屆委員,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文革期間遭迫害致死,1978年中共安徽省委宣布為嚴鳳英平反昭雪。現骨灰安放在安慶市菱湖公園黃梅閣中,安慶羅嶺建有嚴鳳英故居紀念館,毛澤東為其題寫“黨的好兒女”。
代表作品
獲獎經歷
1954年,《天仙配》或華東區戲曲會演一等獎
1960年曾榮獲安徽省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和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1966年,《天仙配》獲文化部“金質獎章”
名家點評
賴少其《紀念嚴鳳英》:十年落花無數,何來錦囊,亦無埋花處,花在淚中難為土。舉起招魂幡,猶有傷心處,春滿江淮花起舞,燕子已歸來,君在九天碧落處。
李明杠《念奴嬌.憶嚴鳳英》:嶺頭梅蕊,只明眸一瞬,眾芳無色。歌舞淋漓情盡致,回蕩大江南北,流韻山鄉,蜚聲環宇,此情真難得。
畫樓入墜,癡情留語堪泣。無意觸動紅墻,純良姝麗怎抵兇雷擊?一片冰心天可鑒,休向瑤臺尋覓。湖上仙姿,翩翩起舞,又唱春潮急。歌凝花醉,有人亭畔橫笛。
后世影響
一代宗師嚴鳳英這一生只活了38歲,但是對于黃梅戲的發展卻做出了卓越而又深遠的貢獻。
她憑借一己之力使黃梅戲的表演水平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使黃梅戲的藝術表現能力和張力大大增強。
沒有嚴鳳英,黃梅戲或許仍然能夠發展但不可能在全國眾多劇種中迅速崛起。鳳英所做的努力,既為自己創立了典范之作,又為黃梅戲劇作家、音樂家架起了一座通往觀眾的橋梁。
一代宗師,黃梅皇后——嚴鳳英,安慶人不能忘卻的紀念。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