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的詳細(xì)劇情
楊家共生了六個兒子,兩個女兒,后來又收了一個義子,分別排行為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姐、九妹。他們個個是英雄好漢,每個人都能帶兵打仗,獨(dú)當(dāng)一面。而且這種英雄豪情傳了幾代人,對北宋王朝的抗番除奸勢力,造成了極其良好的影響。
楊四郎長得一表人材,武藝高強(qiáng),英勇善戰(zhàn),在幾個兄弟中間潮劇四郎探母,最得父母的喜歡。他們寄希望于四郎,日后統(tǒng)率楊家將的非他莫屬,然而誰能想到,金沙灘一場惡戰(zhàn),卻改寫了他的人生命運(yùn)。
雁門關(guān)北面的金沙灘,北國的契丹王在那兒設(shè)下重兵。楊家將全部出征,拼死廝殺。但楊家將在這場大戰(zhàn)中損失慘重,傷失元?dú)狻J紫仁谴罄珊投缮硗觯粋€被亂箭射死,一個被大刀劈死;而三郎死得更加悲壯,他在追殺敵軍時竟陷入淤泥之中,被對方的戰(zhàn)馬踩死;過后清點(diǎn)人數(shù)時,又發(fā)現(xiàn)四郎失蹤,有的說是被北國俘虜了,有的說失散了。由于楊家大將死傷過半,朝廷雖給予封賞,但畢竟元?dú)怆y以恢復(fù);而且有人說三道四,傷透了楊家人心。在這種情況下,五郎為了超世脫俗,便出家當(dāng)了和尚。 楊四郎的確是和楊家將失散了,他是在向敵人沖殺時,被對方裹挾走的。人多,混亂,在情急中迷失了方向。可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走錯方向時晚了,因?yàn)閷Ψ降膶㈩I(lǐng)早已看到他勇猛廝殺,非普通軍士,就讓人把他給綁了,押送回營。
再說契丹王的損失也十分慘重,老王在大戰(zhàn)中身亡。眾將佐覺得不可一日無王,經(jīng)過合計,就推擁皇后蕭綽執(zhí)掌朝政,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蕭太后。別看蕭太后是女人,她會用人,事事和大伙商量,把個小王朝治理得倒是很富強(qiáng)。
人們押著楊四郎來到蕭太后跟前,備說詳情,斷言他肯定是楊家大將。既已被俘,楊四郎已經(jīng)作好了必死的準(zhǔn)備。不過他不甘心,他要時刻準(zhǔn)備返回宋朝,和各位兄弟一起為國盡忠。于是,當(dāng)蕭太后問他叫什么時,他說了一個假名:穆義。呵,不是楊家人,蕭太后放心了。 蕭太后所生一女,名為鐵鏡公主,雖已年過十八,尚未許配人家。當(dāng)然會有一些大臣來為公主說媒拉線,均因蕭太后看不上那些想做她女婿的人,直到如今也沒有把婚事定下來。蕭太后見這個穆義長得相貌堂堂,又讓他試了試武功,甚為滿意。便讓大臣作媒,把鐵鏡公主嫁給了他。
四郎家有嬌妻孟氏,兩人十分恩愛。他當(dāng)然不愿娶北番公主,因?yàn)樗⒉淮蛩阍诒狈酱粢惠呑樱挥袡C(jī)會他會跑回宋朝的。但經(jīng)不住別人的威脅,他也只好屈從了。就這樣潮劇四郎探母,楊家人對他生死不知;而他也是時刻掛念著母親和眾兄弟姐妹。雖說肖太后和公主待他很好,但一片思鄉(xiāng)之情無時無刻不在煎熬著他。
一晃十五年過去了,楊延輝由一個青年變成了已屆而立的中年人。他摸摸下巴的胡須,再看看自己的一身北國裝束,一陣悲痛油然而生。 不幾天,消息更加振奮人心。說是宋軍中執(zhí)掌帥印的是自己的六弟楊延昭,而帶領(lǐng)楊家將的是自己的老母親佘太君。楊延輝心里十分激動,老娘和他一關(guān)之隔,他決心要去和母親見一面,不管后果如何。但怎么才能出關(guān)呢?把守雁門關(guān)的是蕭家的大將,混是混不過去的。在萬般無奈之際,他首先想到了鐵鏡公主,沒有公主幫忙,是絕對過不了關(guān),見不到老母的。四郎跪在公主面前,把自己是楊家四郎的秘密告訴了鐵鏡公主。公主感到十分意外,她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心愛的駙馬竟是敵軍楊家將。他們婚后十五載,恩恩愛愛,舉案齊眉,從來沒有鬧過別扭。而這會猛不丁聽到駙馬說出實(shí)情,心里一陣慌亂,不知如何是好。只要她把這話告訴太后,駙馬必死無疑。究竟怎么辦?她沒有了主意,只有傷心地哭著,任憑駙馬怎樣勸慰,都難以聽進(jìn)去。這時,懷里的大阿哥哭了起來,孩兒的啼哭喚醒了她的理智。她不能沒有駙馬,孩兒不能沒有父親。她理解四郎,也敬慕楊家人的英武。
她問:駙馬這個時候告訴身世,究竟是什么意思?
楊四郎只好說實(shí)話,說是老母親就在雁門關(guān)內(nèi),他想去見一面,了卻做人子的心愿。公主說,雁門關(guān)把守極嚴(yán),沒有母后的令箭是萬萬過不了關(guān)的。四郎說,求公主向太后討一支令箭,我連夜去和老母見面回來,再歸還太后。 鐵鏡十分賢德善良,她絲毫沒有懷疑駙馬會不會回來,為了成全丈夫,她毅然到銀安殿去見母后。
蕭太后見了公主說,我兒不在后宮休息,到這兒來有什么事?鐵鏡公主說,特意來向母后請安。太后很高興。母女倆說了會兒閑話,眼見沒法提起令箭的事,公主便轉(zhuǎn)身離開。但她不甘心,突然想起了懷中的孩子,她在兒子屁股上捏一把,兒子頓時大哭起來。太后忙問,阿哥為何大哭?公主說,這孩子該打。太后問,為什么該打?公主說,他看見令箭,要玩,平日就喜歡玩令箭。太后說,他喜歡玩就讓他玩吧,不過明日天亮得給我還回來。公主把令箭塞到懷里,謝過母后,歡天喜地走了。
她回到后宮,見四郎早已換了行裝,備好馬匹,正在那兒焦急等候,公主想和他開個玩笑,問駙馬這是到哪兒去?四郎說,不是你答應(yīng)去給討一支令箭,成全我去和老母親見一面嗎?公主說,喲,我和母后說話,把這件事給忘了。四郎說,你可別誤了我。公主這才拿出令箭,說你看這是什么!四郎大喜,匆匆和公主道別。公主這時珠淚滾滾,真舍不得和他分開。她說,駙馬,你可別忘了我,別忘了大阿哥,我盼你天明前早點(diǎn)回來。四郎說,公主放心,外面風(fēng)大,請公主和阿哥回去吧。 說著,楊四郎翻身上馬,和一名貼身衛(wèi)兵向雁門關(guān)方向馳去……
不一會兒就到了雁門關(guān)。把關(guān)的軍士果然看守得極嚴(yán),他們遠(yuǎn)遠(yuǎn)地就讓來人下馬接受檢查。楊四郎出示令箭,說是受太后委派去宋營公干。守關(guān)軍士認(rèn)箭不認(rèn)人,只要你有令箭就放你出去。令箭,猶如時下的通行證。不管你是誰,沒有蓋大印的通行證和一應(yīng)手續(xù),你就出不了海關(guān)。不過,楊四郎出關(guān)后,那帶兵將士對下面人嘀咕了一句:這出關(guān)的壯士好像是駙馬。楊四郎快鞭策馬,直闖宋營,被巡邏的軍兵用絆馬索絆住,捆綁起來送到中軍帳。帶兵的一員小將長得魁梧英俊,他對主帥說:父帥,我們捉住一個北番的探子。主帥楊六郎延昭說:那就趕快押上來審問。因?yàn)樽詮男ぬ熳魯[下大陣,楊延昭等將領(lǐng)趕到雁門,可誰也識不破這是個什么陣。識不了陣,自然破不了陣。后來還是被宗保的媳婦穆桂英識破,說這是天門陣。楊延昭自覺責(zé)任重大,此刻聽說北番有細(xì)作被捉,他自然要親自過問。
楊四郎被押到中軍帳下,六郎剛問了幾句,四郎就認(rèn)出這位主帥就是自己的六弟延昭。他說,六弟,我是你四哥延輝啁!六郎大驚,掌燈細(xì)看,果然是自己的四哥,只是十多年不曾見面,四哥難免說不盡的離別之情。四郎急著問:聽說老娘來了,是不是真的?六郎說,就在后帳休息。四郎說,那就煩六弟帶我去見老娘。 六郎先進(jìn)后帳,稟告老母說:賀喜老娘,四哥回來了。佘太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問:你說的是哪個四哥?六郎說,就是我的延輝四哥。老太太忙問:我兒現(xiàn)在哪里?四郎在帳外急步進(jìn)來,跪在母親面前叫一聲娘,說你的兒子四郎回來了!母親抱著四郎的頭看一眼,說果然是我的四郎回來了,說著母子倆抱頭大哭。佘太君說,娘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我的四兒子了,沒想到在這雁門關(guān)能重逢。母親問當(dāng)初兒子是怎么失落的,四郎告訴母親自己如何被裹挾,如何被招為駙馬,肖太后對他恩重如山,鐵鏡公主對他情深義重。
佘太君是個深明大義的人,兒子失落北番后能有今天,的確難得蕭太后一片美意,難得鐵鏡公主的賢德。母子倆各自哭訴這些年的思念,母親又說了楊家將這十多年來的景況。這時,六郎把宗保叫來說,見一見你的四伯父。四郎發(fā)現(xiàn)他的侄兒,原來就是剛才帶兵巡邏的那位英俊小將,心里很高興,連連夸獎宗保。六郎對宗保說,讓下面人保密,不要說是你四伯父回來了,免得他回北國后受指責(zé)。宗保忙下去布置去了。
八姐、九妹聽說四哥回來了,都到母親帳上相見。一家人團(tuán)聚,喜不自禁,每個人都有一腔感懷。老太太讓六郎置辦酒宴,為四郎歸來接風(fēng)洗塵。這時她對四郎說,你這一走十多年,可苦壞了你的妻子孟氏。四郎一聽嬌妻還在人世,頓時慚愧萬分,忙問,娘,我那苦命的人在哪里?老太太說,這些年我怕冷落她,我走到哪里,就把她帶到哪里。她吩咐八姐九妹:快帶你四哥去瞧瞧你四嫂。
孟氏此刻正覺寂寞,想起獨(dú)守空房十五年,日子難熬,往后的日子怎么打發(fā)。想到這里,不由得潛潛淚下。這時,八姐、九妹進(jìn)帳說:恭喜四嫂賀喜四嫂。孟氏說,兩個妹妹別開玩笑,我能有什么喜事?八姐和九妹說,我四哥回來了。孟氏急切地問,你們說什么?八姐、九妹又說一遍:我四哥回來了!孟氏問:他呢,四郎在哪里?
四郎一步上前。不等站穩(wěn),孟氏一聲大哭,一把抱住了四郎,一迭聲地說:你,你,我的四郎,這些年我好想你呀!思夫之情三言兩語難以表達(dá),獨(dú)守空房的苦痛說也說不清。陡地見到朝思暮想的郎君,孟氏一下子昏了過去。楊四郎不停地呼喚著,八姐九妹給她喂水、揉背,孟氏才長出一口氣,哭出聲來。說不完的思念,道不盡的衷情,十五年的時間不是一宿半夜能夠講得清說得完的。兩個人心里都苦,但孟氏的苦別人難以體會。
正在這時,忽聽得打更人敲了三更鼓。四郎吃了一驚,連聲說,不好了不好了,我該走了。孟氏問,你剛回來,走到哪兒去?四郎把在北國有家小的那一句話,在口里轉(zhuǎn)了半天,到底沒有勇氣說出口。他只是說,先到母親帳上再說。
孟氏跟他到婆母帳上說,娘,他又要走。四郎說,娘潮劇四郎探母,鐵鏡公主騙得她母后的令箭時,定的是五更時交還,若回去晚了,怕是公主會受到責(zé)難。佘太君聽說四兒馬上又要別離,心里自然十分難過。她擦把淚長嘆一聲說;總得舍一頭。他在北國十多年,也多虧了鐵鏡公主。那邊又有孩子,他要是不回去,那邊也成了一個殘缺的家;再說,他是公主騙得令箭才能回來一見,若是不回去,公主沒法向她的母后交代。孟氏說,我讓他帶我走。老太太對孟氏說,兒啊,我知道你苦,你就讓他走吧,你以后就當(dāng)是我的女兒。
孟氏苦不堪言,淚水滂沱而下。十五年的思念只是瞬間相見,這瞬間怎能填補(bǔ)日后情思綿綿!她自知留不住,不覺松開了四郎的衣袖,再一次哭得暈了過去……
四郎拜別母親,告別弟弟妹妹,告別他終生愧對的人,走了。朝著北方,迎著塞外的寒風(fēng),策馬向雁門關(guān)那邊馳去,他總算了卻了心愿,在失落北國十五載后,能回去見老母一面,也算是給了他們一個音訊。此刻,他自然想到了給過他無限溫暖和愛撫的鐵鏡公主。公主,你這會兒在干什么呢? 楊四郎剛過雁門關(guān),就被北番軍兵拿下。他問,你們?yōu)槭裁匆壩遥寇娛空f,太后有令,說等駙馬回來一定拿下送到銀安殿去。四郎一聽,心里說,壞了,這事到底讓太后知道了。其實(shí),這是預(yù)料之中的事。只要他有這么個行動,他的意圖和身份就會暴露無遺。
楊四郎被押送到銀安寶殿上,就見蕭太后一臉怒氣,十分怕人。四郎跪下說,參見太后。太后厲聲問:你干什么去啦?四郎吱唔,沒法回答。太后說,你騙得令箭,偷偷出關(guān),原來你是楊家的人。太后對軍士說,把這個楊四郎楊延輝推出去斬了!殿上有蕭家的人,他們說,我們不能落個日后受埋怨的事,還是悄悄去給公主報個信吧。
不多一會兒,鐵鏡公主來了。她見駙馬五花大綁跪在殿前,而太后怒發(fā)沖冠,殺氣騰騰,什么都明白了。她上前叫了一聲母后。蕭太后說,你是不是又要來騙我的令箭?公主也跪在殿上,承認(rèn)了自己的錯誤。太后說,按軍令行事,盜得軍令理當(dāng)斬。公主說,你把他斬了,我怎么辦?太后說,我再給你招個駙馬。公主說,你再給我招個駙馬好不好且不說,可是阿哥沒有了親爹,他長大了會不會埋怨你?公主這句話,著實(shí)把蕭太后噎得半天沒有喘過氣來。其他的文武大臣都出來說好話,可蕭太后就是不松口。她一是氣四郎隱瞞了真實(shí)身份,二是氣女兒和駙馬合伙來騙她的令箭。不殺楊四郎,怎能消這口氣?
這時公主說:你倒不如當(dāng)初就把他殺了。太后說,當(dāng)初我不知道他是楊家的人。公主說,既然當(dāng)初你不知道給我招了駙馬,現(xiàn)在知道了又要?dú)⑺@豈不是害了我!你怨我騙你的令箭,我怨誰?公主這句話,又把個蕭太后噎得喘不過氣來了。是呀,當(dāng)初公主的婚事是娘做的主,認(rèn)錯人的是自己,斬人的還是自己。這豈不是讓女兒寒心,日后這母女關(guān)系……
這時,公主的兩個舅舅悄聲對鐵鏡說:你當(dāng)初是因?yàn)榘⒏缛〉玫牧罴@會兒你何不用一用阿哥呢?鐵鏡說:怎么用阿哥,請舅舅明示,舅舅在她耳邊說了一句。鐵鏡公主計上心來,又在阿哥的屁股上擰了一把。她懷中的阿哥果然“哇哇”地大哭起來了。公主說,小畜牲,你也別鬧,你爹活不了,你娘也不想活了。說著,她把阿哥往太后懷里一塞說:母后,阿哥就交給你了。
蕭太后沒想到女兒會來這么一手。阿哥在她懷里哭起來一聲比一聲高,一聲比一聲大,她不知怎樣才能止住阿哥的啼哭。嬰兒哭,大人哭,銀安殿亂成了一鍋粥。這時她蕭家的幾個兄弟說,太后,為了阿哥,你就放駙馬這一回吧;再說,駙馬平日對你忠心耿耿,這次去瞧他的老娘和兄弟,也算盡了他的一分孝義。蕭太后順坡下驢,對眾人說,既然大伙都替駙馬說話,我也不做這個惡人了,恕駙馬無罪!
鐵鏡公主接過阿哥,和四郎一起叩頭謝恩。在眾人的努力下,平息了這場探母風(fēng)波。
從此楊四郎延輝安心留在北國,為北方少數(shù)民族和漢民族和睦相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xiàn)。 四郎探母(上下集)
北宋年間,遼邦蕭天佐、蕭天佑起兵進(jìn)犯中原,三關(guān)被困。六郎楊延昭命焦、孟二將回朝討救兵。鑒于朝無良將,天波府佘太郡親自掛帥,帶領(lǐng)楊門眾將赴邊關(guān)解危。
身在遼邦被招為駙馬的四朗楊延輝,知母親掛帥赴邊,悲喜交集。公主瓊娥發(fā)覺駙馬神態(tài)有異,追問之下,四郎無奈將隱情實(shí)告。瓊娥深明大義,準(zhǔn)四郎出關(guān)探母并會前妻。
四娘耿金花與四郎一別十五載,杳無音訊,關(guān)前相見,又愛又恨。太郡聞報大惱,怒斥逆子,下令處斬。眾將求情討保,太郡始諒四郎,準(zhǔn)其攜公主過營密議兩邦和解之策。
蕭后聞知駙馬、公主罷兵出關(guān)議和,怒火萬丈,將四將父子押到雁門關(guān)城樓,逼佘太郡放回瓊娥,不然要將四郎父子斬首。
太郡將計就計,也以斬瓊娥相脅。蕭后進(jìn)退維谷,在太郡及瓊娥勸說下,茅塞頓開,兩邦和解。
【考釋】故事見《楊家將演義》第四十一回,劇本情節(jié)略有不同。京劇、秦腔、晉劇、梆子等劇種均有此故事內(nèi)容的劇目。編劇:洪潮、陳鴻飛。80年代,揭陽潮劇團(tuán)演出。
免責(zé)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diǎn)和立場和對其真實(shí)性負(fù)責(zé)。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biāo)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fā)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nèi)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biāo)注,均為采集網(wǎng)絡(luò)資源。如若本站內(nèi)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