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嬋越劇經典唱腔 新史記—余玉嬋列傳中
《新史記.余玉嬋列傳(中)》
己亥年暮秋,浙江杭州黃龍洞越劇團拜師儀式,余氏玉嬋者等諸人,跪拜越劇宗師,并分別敬獻鮮花、叩謝恩師、斟茶拜師。夫玉嬋之師者,乃越劇戚派花旦、國家一級演員、第二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杭娟老師也。玉嬋拜師感言曰:恩師常教導,學藝者做人為先,今后必尊師之教誨,亦必將戚派發揚光大!
夫拜師者,中華文化之傳統也,武術、戲曲、書畫、相聲、中醫等傳統文化皆有拜師儀式,拜師即傳承也,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傅”,古往今來,皆有名師出高徒,而高徒亦往往出自名師。夫戲曲演員者,往往身懷絕技,粉墨一生,亦有行規及道義。須知演戲之技藝,從古至今,既非得自書本,亦非得自錄像,若得師傅之真傳,身段、臺步、水袖,皆須手把手、口傳口,言傳身教、心領神會,往往需數年乃至數十年之功,才能得其中訣竅。是故拜師儀式,皆神圣而莊嚴,而名師者,往往擇徒極嚴,非良材美玉、德藝俱佳者不能入其師門也。
玉嬋既拜名師,技藝日增,演藝風格日臻成熟。其戚派經典唱段,不乏有諸如《梁祝.樓臺會》、《白蛇傳.千年白蛇峨眉修》、《血手印.你不問情由破口罵》等經典唱段,將戚派唱腔之悲悲切切、婉轉凄情,演繹之入木三分,讓聽者若身臨其境、如癡如醉、悲慟欲哭者,天下未嘗有幾人也。
壬寅年初春,有游客乘游船于杭州西湖觀景,見遠處有一烏篷船余玉嬋越劇經典唱腔,其上有一佳人獨坐,輕搖折扇,低吟淺唱。顧之左右,而問之曰:“爾有視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有知之者對曰:“此乃越劇之女神,名曰玉嬋。”游客驚嘆曰:“嗟夫,此美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逢?蓋昔日洛神之下凡也!”語畢,情不自禁,吟誦曹子建之《洛神賦》詞句:“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驚嘆之情,溢于言表,詫異之態,動于聲色。
當是時也,兩船相向而過,玉嬋隔空而問曰:“君等乃外地之游客乎?不知愛聽越劇乎?”耳聞游船眾人七嘴八舌,紛言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玉嬋乃清唱一段《西湖山水還依舊》,對船之眾人紛紛拍照,且掌聲不絕,玉嬋乃感動落淚。由是觀之,玉嬋真乃性情中人也。
予冒昧度之,世人許有睹洛神之美者,但恐未聞其音也,而今玉嬋之美不遜于昔日之洛神,而其吟唱越曲之音者,卻遠勝于洛神也。正所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及至斯人遠去,游船靠岸,有游客駐足停留,神游物外,顧望懷愁。冀時空之倒轉,御輕舟而回溯,望孤帆而忘返,思綿綿而暗慕。乃至夜既深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次日愁緒滿懷,復臨湖畔,感嘆司馬相如之辭賦:“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而后,再環行于西湖,忘返途之歸路,尋游船之堤岸,心惆悵而不能去。玉嬋之魅力,可見一斑。
囊者,有粉絲填詞一首《水調歌頭.贊玉禪》:才識玉嬋美,又聞神仙曲。佳人自有天賦,一任群芳妒。臺前低吟淺唱,勝似閑庭信步余玉嬋越劇經典唱腔,卻引萬人目。一襲青衣素,裊裊頻回顧。微風起,盈袖舞,人皆慕。一曲詩詞歌賦,抖音粉絲無數。烏篷孤帆獨坐,玉人峨眉微蹙,俏影西湖深處。誰知相思苦?尋她千百度。
壬寅年仲夏,玉嬋赴河南參加抖來好戲之演出,演出前夜,于賓館直播,向粉絲推薦其舞臺搭檔周公子,名曰伊雯,面對鏡頭,其羞澀寡言,唯與玉嬋對唱之時方顯其演唱之功力,頗有底蘊,不同凡響。及至演出,節目順序第一出場,乃越劇經典名段之《天上掉下林妹妹》,戚派當家花旦與畢派小生搭檔傾情演繹,二人珠聯璧合,驚艷全場。當是時也,抖來好戲之在線觀眾逾四千萬之巨,可謂一日之內,聲傳四海,一夜之間,名動天下。
玉嬋白日演出,寒暑不輟,夜晚直播,堅持不斷,其風格清新,語言幽默,談吐風趣,頗受萬千粉絲之喜愛。其抖音每有新作問世,則點贊無數,評論不絕,亦有眾多粉絲留言,皆言原本北方聽眾不懂越劇,亦因玉嬋之故而喜愛越劇。所謂愛屋及烏,誠如是也!
玉嬋直播時,嘗言演出之軼事,夏日四十度高溫之下,與團長孫建紅老師登臺演出梁祝之十八相送,玉嬋粗心忘帶玉扇墜,唯有用手勢空做比劃,而孫老師則一臉茫然,未見其物。演畢,按團里之規定,需罰款兩百,而玉嬋戲言自己烈日炎炎汗濕衣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罰款實屬冤枉,然孫老師則言團里規章制度如此,人人皆需遵守。由是觀之,戲曲演員之辛苦,可見一斑,而對細節亦精益求精余玉嬋越劇經典唱腔,對藝術之嚴謹,亦可見一斑。予聞此事時,不由對戲曲演員之肅然而起敬,衷心之欽佩也。
翌日,有粉絲再觀黃龍洞玉嬋與孫老師聯袂演出時,略帶調侃而評論:前番忘帶玉扇墜,團長狠心罰兩百,可憐身上汗濕襟,不談功勞念苦勞;此番驕陽似火燒,強拉梁兄來拜堂,舊恨新仇一起算,哪管新郎是紅妝!玉嬋聞之,亦為之莞爾一笑矣。
玉嬋直播時,凡有戚派唱段,悲切婉轉,唱到動情處時,眼眶泛紅,淚若欲滴。夫戲曲者,以聲傳情,以情帶聲,以情動人,唯有投入其中,唱而忘我者,才有如此之共鳴。抖音之戲曲主播有千千萬,然真正以情動人者,有幾人哉?
回望過去之三年有余,玉嬋既入抖音,初期視頻作品,皆以古裝戲服為主,及至數月之后,則皆以現代服裝為主,而風格多樣,既有戲曲唱段,又有流行歌曲,既有舞臺演出,又有臺下閑暇所拍,其多才多藝,風格多樣。其所唱戚派花旦之凄切婉轉、催人淚下,而所唱徐派陸派小生之利落清脆、別具一格。
玉嬋之作品,多有一人分飾二角,一唱花旦,一唱小生。知之者謂之同一人,而不知者卻以為孿生之姐妹,難以分辨。夫越劇演員者,能一人分唱花旦與小生,各個流派切換自如者,寥寥無幾。
而玉嬋之演繹流行歌曲者,亦甜美動聽,柔情無限,顧盼娉婷,身姿妙曼,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其經典歌曲者,有《女兒情》、《牧羊曲》、《美人吟》、《微風細雨》等,有粉絲稱贊玉嬋曰:越劇花旦數第一,甜歌皇后亦魁首,柔情堪比鄧麗君,歌甜更勝李玲玉。越劇唱腔如此出色,而流行歌曲亦如此柔美者,橫跨戲曲與歌曲兩界,普天之下,僅此一人也!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值此良辰美景,李太白若在此,亦當填詞一首,《一剪梅.余生飲盡相思酒》,以致玉嬋。
余生飲盡相思酒,醒也微醺,醉也微醺。
玉笛何須怨楊柳,愁也浮云,笑也浮云。
嬋娟夢里幾時求?朝也追尋,暮也追尋。
曉聞弦歌夜聽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今者抖音普及,一部手機,抑或一臺電腦,則可近距離欣賞越劇之唱腔,戚派之韻律,白日可觀玉嬋抖音之作品,夜晚可賞玉嬋抖音之直播,余音繞梁,如聆仙樂,百聽不厭,千聽不厭,萬聽不厭。此乃人生之一大快事哉!
太史公曰:造化鐘神秀,萬物鬼斧工,夫宇宙之間,得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者,是謂之仙也。而玉嬋既得先天之靈氣,又加后天之苦練,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故得百萬粉絲之喜愛,千萬戲迷之深寵。夫世之凡人者,洛神之美,天籟之音,得其一者已是萬幸,而玉嬋竟二者得兼,不是神仙而勝似神仙,是故戲迷謂玉嬋為今者越劇女神,乃當之無愧也!
小橙子于壬寅年七月十二戌時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