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劇角色主要分為什么五大行當(dāng)

京劇有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dāng),生行是指男性角色,可分為老生、小生等,末行在后期被并入生行之中。旦行是女性角色,可分為青衣、花旦等,凈行同為男性角色,具有臉譜色彩豐富的特點(diǎn),代表角色有關(guān)羽、張飛。丑行是喜劇角色,可分為文丑、武丑。

京劇角色有哪五大行當(dāng)

京劇是我國國粹之一,它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京劇中所扮演的角色可根據(jù)身份、年齡等特質(zhì)分為五大行當(dāng),它們分別是生、旦、凈、末、丑,不過后來末行融入了生行,五大行當(dāng)也由此變?yōu)樗拇笮挟?dāng)。

在五大行當(dāng)中,生行是指男性角色,他通常是戲劇中的男主角,可劃分為小生、老生等多個類型。旦行則是指戲劇中的女性角色,它可分為清一、花旦、刀馬旦、武旦等類型。

凈行則和生行一樣都是男性角色,不過凈行的男性角色具有臉譜色彩豐富的特點(diǎn),這類人物的性格大多粗狂、豪邁,表演時大開大合、氣度恢宏,比如關(guān)羽、張飛、包拯、曹操等角色。

末行多是年紀(jì)在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丑行則是劇目中的喜劇角色,這類角色的性格大多滑稽搞笑,它可以分為文丑、武丑兩類,在表演的過程中并不非常注重唱功,更重要的是念白口齒清晰、流利。

2、京劇的主要聲腔有哪些

京劇主要分為"西皮"與"二黃"兩大類。

西皮:起源于秦腔,明末清初秦腔經(jīng)湖北襄陽傳到武昌、漢口一帶,同當(dāng)?shù)孛耖g曲調(diào)結(jié)合演變而成了西皮;

二黃:由吹腔,高拔子演變而成。

在京劇、漢劇、徽劇等劇種里,西皮、二黃腔調(diào)并用,合稱“皮黃”。在湘劇、桂劇等劇種里,西皮又稱北路,同二黃稱為南路相對,或合稱南北路。京劇西皮包括導(dǎo)板或倒板、慢板或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搖板、回龍等板式。同二黃相比,西皮一般較為高亢剛勁、活潑明快。又有反西皮腔調(diào),也包括二六、搖板等板式

3、京劇老旦的特點(diǎn)

1、“老旦”是京劇旦行的一種人物表現(xiàn)形式,主要扮演年長的婦女形象;在今天的京劇舞臺上,老旦角色多是穿女老斗衣(正確的叫法應(yīng)當(dāng)是“勞動衣”,叫白了就成為“老斗衣”了)或是穿蟒;老旦行當(dāng)?shù)膽蚵泛軐挘瑥母F苦的百姓到皇宮后妃都可以扮演;

2、要求演員用高亢的唱腔、沉實(shí)的念白、沉穩(wěn)的動作來表現(xiàn)人物,演唱時要使用本嗓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