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古典戲劇(中國四大古典戲劇的作者)
1.竇娥冤 ,元朝關漢卿
2.望江亭,元代關漢卿
3.西廂記,元代王實甫的雜劇
4.趙氏孤兒,元代紀君祥
5.牡丹亭,湯顯祖的代表作
6.漢宮秋,元代馬致遠
7.長生殿,清朝戲曲作家洪升
8.桃花扇,清朝文學家孔尚任
9.風箏誤,清代文學家李漁
10.玉簪記,明代作家高廉
中國四大古典戲劇的作者是誰
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雜劇明代的《牡丹亭》清代的《紅樓夢》被稱為中國文學史中三大愛情作品。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敘述了書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相遇、一見鐘情,經紅娘的幫助,為爭取婚姻自主,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合的愛情故事。
王實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興(今定興縣)。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雜劇《西廂記》的作者,生平事跡不詳。現存雜劇有《西廂記》《麗春堂》等。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于明朝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后起死回生,終于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中國古典四大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長生殿》(一說《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桃花扇》《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臨川人,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祖籍臨川縣云山鄉,后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首次出版時間乾隆五十六年(1791)。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于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于江寧(今南京),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清代學者。
中國四大古典戲劇的作者分別是
一,《水滸傳》(元末明初)施耐庵,
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后三十回是羅貫中所作。《水滸傳》是由作者在《宣和遺事》及相關話本、故事的基礎上創作而成。全書以描寫農民戰爭為主要題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故事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作者施耐庵(1296~1371)名子安(一說名耳),又名肇瑞,彥端,號耐庵。籍貫:興化白駒場人(今屬江蘇)。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后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
相傳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施耐庵7歲時,家里貧窮,無法上學。但他聰明好學,經常借書看,請鄰居教,有時還到學府去旁聽。就這樣,他讀了《大學》、《論語》、《詩經》、《禮記》等許多書。13歲時,已能在大庭廣眾之中,對答如流,下筆琳瑯。一次,鄰居老人病故,約請在滸墅關教私塾的季秀才來寫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時趕到,別人就提議讓彥端試試。耐庵少年氣盛,欲顯其才,也不推讓,走過來一揮而就。后來,季秀才看了這篇兼有稚氣和才氣的祭文,稱贊不已。
主動提出,帶施耐庵到滸墅關去讀書,并且不收學費。后來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滸墅關讀書,十分刻苦中國古典四大戲劇,他不僅熟讀諸子百家,而且各種書都去瀏覽。當時刊行的《大宋宣和遺事》,講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楊志賣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興趣,他常常在課余閱讀。
還同小伙伴們一起舞刀弄棒,練習武藝。那時,蘇州城里經常說唱些如《石頭孫立》、《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同樂院燕青搏魚》、《李逵負荊》等話本和雜劇,施耐庵有時也去消遣,對這些“仗義英雄”、“擎天好漢”流露出敬佩之情。
二,《三國演義》 (元末明初)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云。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咤叱風云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于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作者羅貫中(1330年一1400年之間),名本,號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說家。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據傳說,羅貫中曾充任過元末農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客.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他還創作有《隋唐志傳》等通俗小說和《趙太祖龍虎風云會》等戲劇。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三,《西游記》(明)吳承恩
《西游記》以民間傳說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話本及雜劇(元末明初楊訥作)基礎上創作而成。西游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后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作者吳承恩(約1504年-約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于母老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后“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活了將近80歲。
四,《紅樓夢》(清)曹雪芹
紅樓夢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認為是由高鶚所作。曹作八十回在撰寫、修改過程中就以抄本的方式流傳。乾隆五十年(1791年),程偉元將前八十回及后四十回續稿以活字排印,從此一百二十回本流行。但前八十回的文字曾有改動。
介紹:紅樓夢寫于十八世紀中葉的清乾隆時代,內容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描寫了封建官僚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特別是賈家的衰落過程,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罪惡,說明了封建王朝必將衰落的歷史命運。
作品語言優美生動,善于刻畫人物,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薛寶釵、尤三姐等個性鮮明的人物。本書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紅樓夢》也被公認為四大名著的頂峰和中國最偉大的古典小說。
作者曹雪芹,中國清代小說家,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漢族,后為滿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祖父曹寅,父輩的曹颙和曹頫相繼擔任江寧織造達60余年之久,頗受康熙帝寵信。曹雪芹在富貴榮華中長大。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牽連,曹家遭受多次打擊,曹頫被革職入獄,家產抄沒,舉家遷回北京,家道從此日漸衰微。這一轉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更清醒地認識了封建社會制度的實質。從此他生活一貧如洗他能詩會畫,擅長寫作,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致志地從事小說《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披閱10載,增刪5次,寫出了這部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推向巔峰的文學巨著。
《紅樓夢》以其豐富的內容,曲折的情節,深刻的思想認識,精湛的藝術手法成為中國最具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以至于以一部作品構成了一門學術性的獨立研究學科——紅學,這在世界文學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中國古代四大戲劇家
元朝的四大戲曲家是: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樸!朝的雜劇,成就極其輝煌,優秀的戲曲作家輩出,而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若以作品藝術性之高及對后世影響之深而言,則關漢卿的《竇娥冤》和王實甫的《西廂記》堪稱不朽的杰作。《竇娥冤》通過貧苦婦女竇娥含冤負屈被官府誤判死刑的劇情,揭露官場的黑暗,并宣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思想。
《西廂記》則講述相國之女崔鶯鶯和書生張生,勇于沖破封建樊籠,歷經千辛萬苦,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為世世代代中國人所傳頌。
我國四大古典戲劇是哪些其作者分別是誰
1、《三國演義》
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作者:羅貫中( 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戲曲家。羅貫中生于元末社會動亂之時,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茍同于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后,專心致力于文學創作。著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三國演義》,施耐庵合著《水滸傳》,另著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2、《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滸傳》的作者究竟是誰具有爭議,目前最廣泛認可的說法認為作者是施耐庵。歷史上還有其它幾種觀點,包括了羅貫中說,施惠說,郭勛托名說,宋人說等。
介紹:《水滸傳》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間,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宋江、吳加亮(吳用)、晁蓋等36人起義造反的故事,成為《水滸傳》的藍本。
3、《西游記》
作者: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中國明代杰出的小說家。他生于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后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4、《紅樓夢》
原名:《石頭記》《金陵十二釵》《風月寶鑒》等
作者:曹雪芹(約1715-約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小說家、詩人、畫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绔、富貴風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于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中國四大古典戲劇及其作者
中國古典戲劇的發展史:
1、先秦至中唐——戲曲的萌芽期
《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到漢代,在祭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抵”(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2、唐代(中后期)——戲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飛躍發展,戲劇藝術逐漸形成。
3、宋金——戲曲的發展期
宋代的“雜劇”,金代的“院本”和講唱形式的“諸宮調”,從樂曲、結構到內容,都為元代雜劇打下了基礎。
4、元代——戲曲的成熟期
“雜劇”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展,它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志著我國戲劇進入成熟的階段。
5、明清——戲曲的繁榮期
戲曲到了明代,傳奇發展起來了。明代傳奇的前身是宋元時代的南戲(南戲是南曲戲文的簡稱,它是在宋代雜劇的基礎上,與南方地區曲調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戲劇形式。溫州是它的發祥地)。
擴展資料:
中國四大古典戲曲,也稱“四大古典戲劇”。即王實甫的《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 。
《長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戲曲發展上的兩個高峰,在中國戲曲中也同樣具有很高的地位,與《西廂記》和《牡丹亭》并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劇,一直深得廣大人民喜歡。
《長生殿》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劇作《梧桐雨》,講的是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但他在原來題材上發揮,演繹出兩個重要的主題:一是極大地增加了當時的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內容;二是改造和充實了愛情故事。
《桃花扇》是中國清代著名的傳奇劇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經歷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
作者將明末侯方域與秦淮艷姬李香君的悲歡離合同南明弘光朝的興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劇的結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傳統模式,男女之情與興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華。
《西廂記》中無不體現出素樸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詞華艷優美,富于詩的意境;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杰作,對后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杰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
杜麗娘是中國古典文學里繼崔鶯鶯之后出現的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通過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婚姻,喊出了要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并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中國四大古典戲劇的作者和代表作是
世界四大古老戲種: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中國昆曲、中國京劇,歷史上昆劇與古希臘戲劇和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
但產生于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戲劇和產生于公元2世紀的印度梵劇的劇場演出形式都早已絕跡,只有昆劇至今還完整地保留著舞臺演出形式。古希臘戲劇 大致繁榮于西元前6世紀末至西元前4世紀初之間的古希臘世界的戲劇。當時古希臘的政治和軍事中心雅典城同時也是古希臘戲劇的中心。
雅典的悲劇和喜劇也包括在全世界范圍內出現最早的戲劇形式之中。古希臘的劇場和劇作對西方戲劇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影響。印度梵劇 從題材上看,一是取材于史詩和傳說故事,二是取材于現實生活,以刻畫都市世態人情為主,如《小泥車》等。此外還有一些以宗教宣傳為宗旨的作品,如《馬鳴戲劇殘卷》。
梵劇在悲、喜、正三種戲劇審美品類中,與藏戲基本一致,同屬于悲喜參和的正劇式審美品格。中華戲劇 昆劇充分顯示其具有頑強而旺盛的生命力,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而中國京劇被譽為東方的歌劇。昆劇又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
清代以來被稱為“昆曲”,現又被稱為“昆劇”。昆曲是中國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昆曲是明朝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 是在昆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有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
中國古典四大戲劇作家
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號已齋(一作一齋)、己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關漢卿的雜劇內容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彌漫著昂揚的戰斗。代表作有:《竇娥冤》。
白樸生于1226年,卒于1306年,是元代著名的詩人和元曲家,因為在元曲雜劇上的突出貢獻,后人又將他稱為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天凈沙》、《水調歌頭》、《水龍吟》等等。
王實甫,名信德,生于1260年,卒于1336年,元代大都人,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人。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齊名,其最著名的劇作是《西廂記》,流傳到今天的雜劇一共有十三種,王實甫很好的繼承了唐詩宋詞的精美語言藝術,同時也吸收了元代的口頭語言,創造了璀璨的元曲詞匯,堪稱是我國戲曲史上最杰出的“文采派”代表人物。
馬致遠是近代著名(元代的)的戲曲作家,寫過很多很多的戲曲,被世人號稱“秋思之祖”,據東光縣志的族譜和東光馬氏族譜記載,馬致遠出生在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代表作有:《漢宮秋》。
中國古代四大戲劇作品
中國古代四大悲劇故事有:
1:《竇娥冤》
《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屬于元代雜劇類作品,由關漢卿著。內容大概敘述了長安竇天章進京趕考,將女瑞云押為童養媳,然后被婆婆蔡氏改名竇娥,后來寡居。地皮無賴張驢兒父子欲霸占婆媳二人引發的人命案,卻被昏官判了竇娥斬立決。
在法場上竇娥以血濺素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以此明愿,三年過后她的父親經過明察暗訪,終于為其昭雪。此作品以悲劇的效果中國古典四大戲劇,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生活在封建社會下百姓的真實寫照以及統治者的黑暗。本劇中人物個性鮮明,、情節緊湊,是元雜劇中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相結合的優秀作品。
2:《漢宮秋》
《漢宮秋》全名《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元代雜劇作品,由馬致遠著。作品敘述的是在漢元帝時,奸臣投敵匈奴并且獻上了美人圖、唆使匈奴發兵逼迫漢元帝交出皇妃王昭君,面對氣勢洶洶的匈奴大軍滿朝皆驚不知所措,此時昭君深知元帝不交出她匈奴肯定不會撤軍便挺身而出去出塞和親。
臨行時昭君在灞橋留下漢家衣服,行至番漢交界時昭君不愿進匈奴之境,便舉酒南望澆奠自己深愛的家鄉,然后投江而死,在昭君死后,漢元帝深居漢宮,對昭君思念成夢,引起了漢元帝無限愁悵。劇本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昭君對大漢的深厚感情,暗諷了文武百官的昏庸無能。
3:《梧桐雨》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代雜劇作品、白樸著。作品寫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生死愛情故事。白樸根據自己生活的時代感受,委婉地批判了當時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然而《梧桐雨》高超的藝術技巧卻被后人稱道,尤其是作者通過細膩的人物心理來塑造其精神面貌使該劇更為出色。整部劇基本上通過描寫唐明皇的內心世界而構成一種詩劇的境界。《梧桐雨》對后世以愛情為題材的戲曲創作影響深遠。
4:《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又名《趙氏孤兒大報仇》、元代雜劇作品、紀君祥著。作品敘述了晉靈公的武將因與忠臣趙盾不和并嫉妒趙盾的兒子趙朔身為駙馬便殺害趙盾家300多人,僅僅剩下一個孤兒被程救出。晉靈公的武將知道后便下令將全國一月至半歲的嬰兒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處死以絕后患。然而蒼天有眼20年后,孤兒長大成人終于報仇雪恨。作品描寫了忠良與奸邪的矛盾沖突,深刻揭露了奸邪的兇殘,同時也歌頌了忠良為維護正義、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真的是感人肺腑。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