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是京劇長期堅守的主要陣地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毋庸諱言,作為國粹的京劇,如今并不景氣。設想您作為一個京劇愛好者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想要聽聽京劇,到哪里去找?劇場?——現在連一般大城市都不是常有演出,不一定能碰得上。京劇團?——可能找不到人,排練廳都鎖著門。可是,如果您打聽一下京劇票房,不僅是城市,甚至在鄉鎮,不僅是國內,甚至到國外如洛杉磯、溫哥華,也許就能讓您聽到你所熟悉的京劇!
所以,本文的標題(冷清的劇場,熱鬧的票房)所表達的恰是目前京劇的實際狀態。
說正題之前,先談談關于戲迷、票友和票房的概念。
戲是演給觀眾看的,觀眾中有特別喜歡戲的,叫做戲迷。戲迷又分不同的層次,有些戲迷只是愛看戲聽戲至多跟著哼兩句或比劃幾下而已,有的戲迷卻不僅是看戲聽戲,還要自身參與唱戲演戲,只要他們不以演戲為謀生的正式職業,就是通常所說的“票友”。早期的京劇票友在戲迷中占的比數不高,他們多半向專業老師學過藝,甚至從小練功,會唱若干出戲,能夠粉末登場演出。如今的票友標準較低,有些戲迷跟著錄音學唱,能在票房里清唱兩段,可以算是票友了。當然,票友中不乏高水平、能與專業演員相媲美者。總體而言,現今的京劇票友已經是一個較龐大的群體了,他們比一般戲迷更加熱愛京劇藝術,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 而且勇于進行藝術實踐,不是京劇的旁觀者,而是京劇藝術的參與者。
唱京劇必須有伴奏,至少要有一把京胡,進一步則要一組文武場,演戲還要有配戲的伙伴、行頭、場地、……,可見,票友是離不開組織的,票友必須在票房中活動。票友與票房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不能離開票房這個環境談票友,同樣不能離開票友談票房,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票房是京劇長期堅守的主要陣地
京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這份遺產不同于歷史文物,即使我們有前輩演出的錄音或音配像資料,難道我們把光碟供奉在博物館里,就算繼承了京劇了嗎!京劇是活的藝術,必須有人在唱、在演,才證明京劇還存活著。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票房是京劇賴以生存、長期堅守的主要陣地。
票房作為票友的集合組織,在傳承京劇、推廣京劇、活躍京劇方面有積極的作用,具體說來有以下功能:
1.票房是票友自娛自樂的場所。無論是演唱者還是演奏者都可以通過在票房的演唱或演奏,展示自己的才藝。執著的票友會非常在意自己每次的表演的成敗,如果發揮得好會感到非常愉悅,反之會很懊惱從而促使自己加倍努力練習,求得提高。
2.票房是票友間切磋技藝的場所。一般票友都以名演員的錄音錄像為摹本,演唱中如出現字、腔不準或板眼不對等問題,比較熟識的票友間往往會相互指出,予以糾正,有拿不準的地方,會打開播放機一起聽聽。由于有錄音錄像為依據,現在的票友,不管嗓音、演唱功力如何,一般唱腔都有依據,亂唱的很少。切磋技藝也包括交流音像資料及交流各人對某演員某唱段的評價。在資深票友與初學者之間,這種切磋還有著教與學的成分。
3.票房是弘揚京劇、宣傳京劇、擴大京劇影響,培養京劇新觀眾、新戲迷的場所。專業京劇院團,雖然水平高一些,但是演出場次極少、票價昂貴、劇目匱乏、有些新編“大制作”還不合京劇老觀眾的口味……,戲迷們情愿到票房去,雖然水平可能不太高,但不僅可以經常地、就近地看到或聽到他們喜愛的京劇,還可以看到那些在專業演出中見不到的老戲。有很多觀眾除了通過電視或影碟欣賞京劇,往往是到票房才能近距離感受面對面的京劇的魅力。
4.票房是發揚京劇流派維護傳統京劇的陣地。目前,專業劇團基本上都是國營的,都隸屬于政府文化部門的領導。因而,演出劇目,演出形式等等問題往往不能自主,上面有各級“婆婆”的干預,造成了種種弊端。例如,前一時期,交響樂伴奏、機關布景、話劇加唱的“大制作”充斥于舞臺,雖然這些東西得到官方文化部門各種獎項,但大多數戲迷觀眾不認可,不欣賞這種“偽京劇”。由于票房是群眾性的自發組織,票房里唱什么戲完全在于票友自己的選擇。事實證明,那些“大制作”從來沒有在票房里傳唱過,票友們傳唱的大都是屬于各流派的傳統骨子老戲。而且,票房演出的劇目比眼下專業劇團所演的要豐富得多。盡管票友的水平參差不齊,但票友們在票房里唱的都是正宗的京劇,實際上就抵制了“偽京劇”。所以說,票房是發揚京劇流派維護傳統京劇的陣地。
5.票房還是專業演員與戲迷觀眾溝通的場所。專業演員對票友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因為他們明白這些票友是“知音”,愿意與他們交朋友。敬業的專業演員看重票友對自己表演的評價,因為票友比一般觀眾懂戲。尤其對年輕演員來說,老票友是難得的顧問。年輕演員沒見過四大名旦、四大須生,老票友卻有豐富的閱歷,他們常把某青年演員與當年的梅蘭芳、馬連良作對比,作出自己的評價,這對演員來說是很有參考價值的。由于現今專業劇團演出的傳統劇目較少,專業演員和演奏員多參加票房的活動還能拓寬他們的戲路。山東京劇院退休的一級鼓師魯華先生非常敬業,對打擊樂很有研究,他編著的《京劇打擊樂淺談》從1995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后很受歡迎,曾多次重印。但由于他在劇團時從接觸樣板戲到恢復傳統戲實際遇到的劇目有限,很多老戲沒有打過,甚至沒有見過。他退休后義務在濟南鐵路文化宮票房司鼓,由于他虛心好學,凡是沒打過的劇目就參照錄音錄像事先學會再打,經過這些年在票房的磨練,他掌握的劇目,比在職時要豐富得多。一方面他為票房作出了無償的奉獻,另一方面自己也獲益匪淺。當然,票友也愿意接受專業演員的指導,爭取自己的演唱得到專業演員的指正。人們把專業演員與票友的關系比作魚和水的關系,這是非常恰當的。
由于票房的上述功能,在京劇專業院團演出不景氣的同時,京劇票房卻依舊堅持每周一次到數次的定期活動,雷打不動,熱火朝天。現在的專業京劇團,很少有能靠自己的演出養活自己的。為了保護京劇,國家必須出資養著劇團,專業劇團的演出雖然水平較高,但由于沒有市場競爭的能力,即使在大城市演出場次也很少,而且劇目貧乏,許多骨子老戲不見于舞臺。偶爾在有關方面策劃下搞個新年京劇晚會,或組織幾場大規模的演出,制造出幾次京劇繁榮的假象,卻掩蓋不了大部分地區京劇專業劇團演出長期沉寂的現實。但是,在京劇專業院團演出不景氣的同時,京劇票房卻熱火朝天,它們承擔著弘揚京劇的重任,體現出古老京劇的頑強的生命力。在全國各地,甚至國外,京劇票房里響起的鑼鼓聲,絲竹聲,生旦凈高唱西皮二黃的歌聲,足以表明京劇還存活著。所以說,京劇票房已經成為京劇長期堅守的一個主要陣地。
二、國家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扶持京劇票房
京劇票房要想持續穩步搞好京劇屬于什么音樂,離不開國家的扶持。國家的扶持可以利用各種渠道多管齊下:
1、各級文化館(站)
二○○四年四月八日文化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通知的附件《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實施方案》中提出,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重點扶持和搶救瀕危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民間文化”,”對瀕臨失傳的民間絕技,國家一方面組織人員進行記錄、整理,一方面給民間藝人一定資助,鼓勵他們傳承技藝。……對具有重要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國家采取了重點扶持政策,如對京劇、昆曲,分別成立了振興京劇指導委員會和振興昆曲指導委員會,采取各種措施予以扶持。”這里明確提出京劇屬于國家重點扶持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附件”中提到為實施扶持“建立了較為健全的基層文化機構,擁有一支專業化工作隊伍。目前,我國有3,000多個群藝館、文化館和近40,000個文化站,……”可見,由各級文化館(站)來扶持京劇票房是名正言順、義不容辭的。國家對文化館(站)有專項資金,有較好的場地和設施,還有專職的管理和指導人員。雖然,館(站)是個綜合文藝活動場所,包括歌詠、舞蹈、曲藝、音樂、書畫、各類戲曲等各個項目,但是,無論如何,總應該有國粹京劇的一席之地。目前,各地各級文化館(站)的情形參差不齊,有的熱衷于經濟效益,利用文化館(站)的資源辦舞會或各類輔導班,甚至出租場地進行商業經營搞創收,卻沒有場地能供京劇票房活動,這顯然是不務正業。有的不僅為票房提供場地,還參與票房的組織領導京劇屬于什么音樂,并能提供一定的活動經費,這是比較理想的情形。一般能夠免費為票房提供定期的活動場地就是不錯的了。如果各文化館的主管部門,采取一定措施加強監督管理,例如不定期抽查京劇票房的活動情況,或者定期組織各票房的匯報演出等等,定能使京劇票房的活動更加活躍。
在濟南市的各社區里常能看到一些相似的建筑,大概是由福利基金會出資建造的,本應是供居民開展文體活動的場所,但多數被居委會挪用成為辦公室了。只要這些地方能夠恢復它的應有功能,京劇票房就可能在各街道都占有一席之地了。
2、機關、學校、廠礦等單位
可以以一個單位為主,也可以幾個單位聯合來辦票房。條件好的單位是能夠提供場地和經費的。目前的情況是,如果單位領導本人愛好京劇(或喜歡唱,或喜歡伴奏),單位內又有較多京劇愛好者。這樣的單位就可能設立票房。可以由該單位工會分管文娛的委員負責,也可由本單位熱心京劇活動的員工負責。如果本單位的票友不太多,還可以吸收外單位有一定水平的票友參加。
只要有人組織,一般大單位找間房間,購置點樂器并不成問題。困難的可能還是缺乏像樣的文武場,聘請外單位的琴師、鼓師則存在經費來源問題。
3、公園
當初,濟南趵突泉公園管委會的李書記本人是個戲迷,曾拜譚元壽為師。
由于他癡迷京劇,在公園內開辟了京劇角,組織票友們每周兩次定期在公園內活動。他為票友提供了很多方便,例如免費的入園證、允許推自行車出入、安排存放樂器的處所、提供開水等等。特別是利用重建白雪樓的機會在園內建造了一座戲臺,使票友們可以在園內的戲臺上粉墨登場。當然,這位領導本人也因此過足了戲癮。后來這位領導調任千佛山公園主任,他又在千佛山公園也建造了一座戲臺,并且從后臺騰出一個角落供一位外地來的琴師暫住。雖說這位領導有點“假公濟私”,有利用職權滿足個人愛好之嫌,但在客觀上對弘揚京劇卻是做了好事、實事。公園內辦票房,可以讓游客在游園的同時接觸到國粹京劇,可以算是一種開放式的票房。趵突泉公園如今有兩個票房堅持活動,除內部排練外,每周各有一次公開演出(前清唱、后彩唱)。由于京劇演出增加了游客門票收入,所以公園每年還要給票房一筆經費。
以上事例說明,如果各地公園的領導有意為弘揚京劇做點事的話,公園內
設立票房還是可行的。
4、地方專業京劇團
地方專業京劇團既然演戲賠錢京劇屬于什么音樂,不能多演戲。與其讓演員閑著沒事,不如讓劇團為票房做點事,等于間接為弘揚京劇作了貢獻。
一種形式是利用劇團的場地、樂隊、音響,在劇團沒有排演任務的日子,開展票房活動。部分演員也可參加活動,既可以借此機會練功吊嗓,又可對戲迷票友起到示范作用。可以辦成京劇茶座形式,適當收取門票錢,補償活動的開支(但不應以營利為目的)。
另一種形式是走出去,分頭輔導各票房的活動。
5、老年大學京劇班
不少地方的老年大學開設有京劇班。從濟南來看,有一批票友是從老年大學出來的。其中有些學員連續讀好幾年不離開,已經把老年大學當作票房了。但是老年大學是以教為主,學員還是要多練多實踐才能學會。于是學員們自發成立了“第二課堂”,由學生旦凈各行當的學員與學文武場的學員相結合,利用課外時間演練課內所學的唱段。老師有時到場指導,主要是學員間互幫互學。實際上,這種“第二課堂”也是京劇票房的一種形式。辦學方應當在場地等方面予以支持。
總之,為了弘揚京劇,為了保護國粹京劇這一“人類文化寶貴遺產”,為了使京劇能夠長久地存活下去,國家關心和扶持京劇票房,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系2015年5月30日在上海“京劇票友票房文化學術研討會”上的書面發言】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